我国多支航天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

时间:2023-12-13 11:18:10
我国多支航天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

我国多支航天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

我国多支航天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近年来,中国航天各种“大动作”屡屡在第一时间登上各国媒体头条,中国航天发展是全方位的,我国多支航天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

  我国多支航天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1

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在谈到中国航天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时,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介绍,中国航天一直突出选人用人标准,包括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培养造就一批有坚定理想信念、高昂爱国热情、强烈责任担当、良好精神风貌的航天人才队伍。

中国航天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积淀形成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特别是培养造就了一批特别优秀的人才。许洪亮说,中国航天一直突出选人用人标准,包括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培养造就一批有坚定理想信念、高昂爱国热情、强烈责任担当、良好精神风貌的航天人才队伍。“嫦娥团队”“天问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等多支人才队伍,平均年龄都在30-40岁之间。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航天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引入更多新生力量加盟。”许洪亮说,在人才培养方面,第一,通过重大工程牵引,不断加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培养,也包括大国工匠等。第二,强化人才交流机制,不断规范和引导人才交流。第三,强化激励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比如像一些社会组织、企业等设置了一些奖项,包括“钱学森最高成就奖”“航天贡献奖”等,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第四,加强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通过共建高校、共建学科的方式,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培养人才。第五,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特别是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比如响应联合国号召,在空间教育方面设置了区域中心,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很多航天人才,为这些国家的发展提供助力。

  我国多支航天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2

“感觉中国(已)身处2122年。”在2022年第一天,西班牙航天科普作家佩德罗·莱昂看到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探测器从火星传回的`一组精美图像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近年来,中国航天各种“大动作”屡屡在第一时间登上各国媒体头条,这令海外航天爱好者惊叹不已。他们纷纷发问:中国航天发展的成功密码和雄心抱负到底是什么?28日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给出了答案。

这是中国发布的第五部航天白皮书,被外界视为中国航天承上启下的重要文件。它从11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五年中国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方面的成绩,并对未来五年的航天发展进行重点规划。尤为引人关注的是,白皮书首次提出要在外空领域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

过去五年,得益于顶层设计、科研人员的奋斗以及开放合作,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从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到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启,再到实现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发展,中国航天不断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新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天发展是全方位的,即往上发展空间科学探索外太空,往下发展航天应用。这种以和平为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正在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们看到,这五年来,中国航天围绕宇宙起源和演化等科学主题,依托探月、探火等工程,取得一批贡献人类的原创性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航天致力于积极解决全球发展难题。比如,北斗系统正在为各国提供气象、出行、物流、精准农业、灾害应急等方方面面的协助,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太空属于全人类,航天活动理应造福全人类。中国航天的开放、合作与共享,被全世界看在眼里。2016年以来,中国已经与19个国家和地区、4个国际组织签署46项空间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积极推动外空全球治理;利用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等领域国际合作。

目前,中国空间站首批空间科学国际合作实验项目遴选已经完成。欧洲航天局前局长让-雅克·多尔丹等人对中国空间站未来能够对合作伙伴开放、建立一系列新的合作标准等报以热切期待。来自阿根廷的网友也表示,“盼望阿根廷和拉美其他国家的宇航员有朝一日也能入驻中国空间站”。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大力发展航天事业,世界由此进入航天大发展大变革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重要关头,中国提出在外空领域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疑将对航天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为这一理念回答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问题:人类发展航天是为了什么?

按照规划,未来五年,中国将实施探月四期、行星探测等新的重大工程,推动空间应用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持续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和基础研究,在月球探测、空间站、行星探测、北斗导航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更多方式的国际互利合作。

浩瀚太空,中国人已经写下自己的答案。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世界将见证中国航天越来越多的开放、合作与共享,见证其如何持续造福全人类,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共同发展。

  我国多支航天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3

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发布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在回答记者关于“十四五”期间中国航天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点问题时,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第一类是我们要完成好十年前已经开始实施的国家重大工程的收官和运营工作,这里包括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也包括要用好探月工程“绕、落、回”的科研数据、月壤等,开展科学分析。

第二类是按照国家规划,我国要启动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包括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我们还要论证实施重型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工程,批复以后要接续实施。

第三类是我们要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尤其是要协同构建空间基础设施、包括三类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形成完善的空间基础设施,推广卫星应用,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全世界服务。

第四类是我们会统筹规划空间科学探索,发射一批科学论证的卫星。同时我们要用好空间站、月球探测和行星探测这些平台,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争取有原创性的科学发现,贡献人类。

最后一个是进一步深化与国际同行的开放合作,无论是重大工程,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卫星研制、卫星应用、空间科学,也包括大中小学生的教育培养等方面,我们欢迎所有国际同行与中国航天开展多方式、深层次、多维度的合作。

《我国多支航天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