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红纸片楼”将动迁
上海“网红纸片楼”将动迁,这个网红纸片楼位于上海的宁波路,在周围一片普通的民居楼里面显得非常特别,单是看照片的话就会觉得这个路比较独特,上海“网红纸片楼”将动迁。
上海“网红纸片楼”将动迁1
沿着宁波路一直走,福建路地块147、148街坊的成片老房子范围内,矗立着几幢“老大楼”。它们看起来似乎和其他的二级以下旧里有点“不同”,这点“不同”,成了旧改过程中居民矛盾的焦点。
别看外观是纸片,内部设施还不错,有卫生间、阳台,还有水磨石地面,为什么算二级以下旧里?
“老大楼”动迁面临新难题
位于南京路步行街背后,宁波路400号的“纸片楼”就是黄浦旧改中的“老大楼”之一。大楼呈“熨斗状”,墙面最窄的地方只有20厘米,这让“纸片楼”一度成为网红建筑。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上海还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纸片楼在低矮的旧里中属于比较高的房子。”黄浦第四征收服务事务所副总经理邱龙虎告诉记者。和其他二级旧里房屋不同,“纸片楼”有磨石子的地面、铁铸的栏杆,楼道里有卫生间,还有阳台。这让楼内的44户居民提出质疑:“我家的房子为什么是二级以下旧里?”
“从政策上说,纸片楼的房屋结构既不属于‘小梁薄板’,也非‘不成套公房’,没有与之匹配的政策。”邱龙虎说,征收所请了相关部门的专家现场指导,用了参照和比对的方法,为房屋定下合理的评估系数,并向居民反复解释政策。
黄浦第四征收服务事务所项目经理金士杰在给居民解释政策。
“征收组讲‘政策账’,我们讲‘人情账’。”在启动第二轮征询以前,无锡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富丞和征收组一起挨家挨户地上门,了解居民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其中有户居民是一对老夫妻和儿子、孙子,住在2到3楼。走访时,我发现他们家的楼梯斜度超过75度。”经询问,原来这座楼梯经过鉴定,是无法改动的,只要楼梯一动,整幢楼就会倒塌。80多岁的老太太每天都是爬上去的,而老爷爷患有糖尿病,下肢浮肿,下一趟楼还要人背上去。
“房子动迁了,居住条件就能得到改善,以后就不用为上下楼梯而忧心了。”黄富丞耐心的劝导,说到了老居民的心坎上,后来他们欣然同意了签约。
黄富丞在做居民工作。
在法规和人情中找平衡点
“黄浦有不少‘老大楼’都存在这种情况,不完全是二级旧里以下,现有政策不匹配或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这是黄浦推行旧改中的最大难点。”邱龙虎说,在“老大楼”的动迁过程中,只能通过具体“一楼一议”,从法规和人情之间取一个平衡点。
福建路地块居民在旧改基地内查看征收表。
南京东路470号、480号、460号三幢老大楼,从启动动迁开始就遭遇到了40多户“抱团拒绝签约”的困局。在东风居委会当了16年居委会主任的蒋玉静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二轮征询有时间限制,征收所、居委和志愿者成立了工作专班,分成几个小组,没日没夜地分头上门做居民工作。”
蒋玉静(左一)是东风居委会主任,也是在南京路146街坊住了30多年的老居民。
蒋玉静首先找到了“抱团拒签”的40户居民中的召集人。这是一户外地回沪的一家四口,夫妻俩带着老母亲和身患残疾的儿子生活。“他们家经济条件很困难,一直是居委的关心和帮扶对象,双方之间有一定的信任基础。”
蒋玉静以该居民作为切入点,一次次把他约到居委会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方面让他明白政策规定是突破不了的,劝他不要钻牛角尖,一方面告诉他如果实际有困难,我们都会帮助他的。”道理讲通了以后,再由这户居民去带动其他人签约。
2021年10月17日,房屋类型多、居民情况复杂的福建路地块二轮征询酝酿期签约首日,居民签约3422证,占居民总权证数的99.02%。截至2022年1月10日,居民已搬离3377证,占居民总权证数的97.71%。
上海“网红纸片楼”将动迁2
人们经常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当然人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很多文人趣事,尤其是近几年来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产生了很多高楼建筑,有一些地方为了建设这些标志性的建筑就开始费尽心思,把他们设计成比较奇葩的样子,不仅是为了让游客们满足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为了让人们对建筑这方面有更高的`突破,现在也有一些网红建筑,吸引很多游客的眼球,像是北京的大裤衩,其实在上海又意外走红了一座纸片楼,这座建筑最薄的地方仅有20cm,网友纷纷表示不敢住。
说到魔都上海的话,小伙伴们应该都非常熟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速度已经是在国内屈指一数,引进来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这个城市也变得多元化,不仅这样,在一些不知名的角落里,还有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他们住在自己的小天地,由于个性十足却成了网红的景点。当人们走在宁波路上就会发现有一个纸片楼,来上海旅游的游客都忍不住来到这个居民楼观赏,到底是有怎样的魅力?
这个网红纸片楼位于上海的宁波路,在周围一片普通的民居楼里面显得非常特别,单是看照片的话就会觉得这个路比较独特,就像被拆了一半的烂尾楼,远远看过去只有一堵墙而已,但人们要是换一个角度看,才发现被照片给欺骗了,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网友们拍的照片当然也不能全信,也是由于这样达到了宣传效果,所以人们有纷纷来这里拍照纪念。这一栋居民楼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意外走红上海。
众所周知上海的地价非常昂贵,在这个寸土寸金的环境中,一些上海人只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为了不占据更多土地面积,还能节省材料,就把房屋建设得非常薄,从侧面看的话这个房屋的宽度就像一块砖头那样狭窄,有人说建筑物桥面狭窄,夏天的时候会很热,冬天的时候也会很冷,但这些问题在有空调之后还是可以改变的,那么房屋这么薄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引来了很多网友们的质疑。
听一些相关专家介绍,这个纸片屋的设计原理也是很具有科学性,根据三角形的相关定律把房屋设计的纸一样薄,其实这样也是最安全的,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也是迎合了面积小这一标准。这栋楼已经存在了80多年,而且这样的纸片楼出现让很多人们想要来这里体验,也有人觉得这种住楼非常不方便,走进去观看的话,里面的场地还是比较宽大的,可以满足人们的正常活动生活。
像是这样的纸片楼已经不多见了,可能只有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才能观察到,在中国还有很多怪异的建筑,相比这个楼可能都比较逊色,这个纸片楼最薄的地方只有20cm,不知道大家看到会不会感觉到非常惊讶,尽管这个楼房比较窄,但里面的空间却非常大,这也是利用人们的视觉效果,让人们看一眼就难以忘记,大家对待这个楼怎么看?
上海“网红纸片楼”将动迁3
说起魔都的房价,可谓是寸土寸金。即便如此,还是有无数人削尖脑袋想要在上海获得一个落脚的地方。不过,上海也并非都是高楼大厦,就算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依旧存在着很多老房子,不乏一些奇葩房型。
最近,上海宁波路上的一栋“纸片楼”火了!顾名思义,纸片楼就是非常非常薄的楼,但这栋楼薄到什么地步,说出来都要吓一跳。
“纸片楼”就位于最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附近,楼体最薄处仅有20厘米。什么概念?平常大家用的直尺都有30厘米。
这楼也是薄出天际,薄出水平了。
还不显瘦薄?换一个视角!
网友们看到纸片楼后惊呼:我的腰都没它细!
安啦~如果都只有20cm那还怎么住人?其实这是一个视觉上的错觉。整幢楼其实是带有三角的多边形建筑,两边窄,中间宽,只要绕到后面就会发现其中奥妙。
估计会有人很多喷建筑设计师:当时怎么设计出这样的奇葩户型?
专家解释这是时代的产物。过去在造楼时往往会将地界利用到最大限度,贴着马路边建楼。这么说吧:不管奇不奇葩,有总比没有好!
问题来了,纸片楼里怎么住人?
郑奶奶在1987年就住进这栋纸片楼,她的家正处在整个建筑的“尖尖角”上。室内空间并不是四四方方的规整造型,而是从里到外慢慢收窄。
室内面积并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采用了LOFT布局,居住在楼上,厨房、客厅、卫生间都安排在楼下。
最薄的“尖尖角”,勉强塞下一个通往阁楼的楼梯,其次也就只能放些杂物了。
这个房子最令人惊叹的是,居然拥有三个独立的阳台!后来,三个阳台分别被改造成为了卫浴、洗手台和洗衣机房。
从最早的无奈到后来的接受现实,再到现在乐在其中,郑奶奶的心路历程也是逐渐变化。尤其是自从这里成了网红地,有时候从窗户望出去很多小姑娘、小伙子在这里拍照,郑奶奶表示:一晃眼已经住了这么久,真要动迁的话,还真的不舍得!“这里才有老上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