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散文随笔

时间:2023-12-19 03:21:18
过年散文随笔15篇

过年散文随笔1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年散文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过年散文随笔1

17年匆匆已过,犹如之前几十年春夏秋冬的轮回,有悲有喜,有成有败。

事业方面重新再来,追随内心,只做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情,不要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但也不易,有太多东西需要去斟酌推敲,想要做出成绩真是得下一番功夫。对于成败,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就算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感情方面起起伏伏,有退有进,总体在进算好,没有孤立的情感,只有平衡好生活各项为好。

回家过年已成习俗,但今年也有点不得意,有点厌倦年的轮回,不想回,跟自己叫把劲,得干出点事情来。家里人多也不需要我。

年近三十,居然对社会发展知之甚少,终于意识过来,抓紧时间了解,人生易蹉跎,再活三十年不改进只能原地徘徊。作为一个男人,没有事业就无法生存,若只为一个人混口饭吃就不该去恋爱,医生自己活得了!撑不起一个家就不该跟女人谈什么未来!不懂教育生小孩都是随波逐流,阶层固化永无止境。价值观扭曲,跟社会发展规律不统一,只能痛苦的被命运折磨,也是被自己的无知和欲望折磨,庸人自扰。

倘若学习不是为了优化生存质量,不是为了输出,提供更多价值,只是为了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也很可耻,陶冶情操若只为自己爽,就太自私。迷失在获取知识的海洋里也很可怕,一辈子也看不了无数书,培养自己的志趣活出精彩才是关键。

过年散文随笔2

夜色降临,我把刚从庙会上买回来的风车插到了花盆里,风车映着窗花,好像回到了90年代,我不禁傻笑起来,叹道,这才像是过年嘛。

过年最开心的,就是玩。最喜欢听到的,就是父母那句:过年这几天,你就放开了玩吧。每天只能在繁杂的书桌上偷了空隙才得玩,这样明目张胆的绝对充满着无限的吸引力,无所谓玩什么,都是痛快的。在大街上、公园里随便走两步,都畅快得无法自拔,走着走着看见风车、糖葫芦,那是绝对会买的。看谁家孩子放风筝,还会跟着一块跑。看着平日里光秃秃的树枝上、房檐下、路灯边如今全都张灯结彩,即使这时候被父母召回家,这浓浓的年味在我心里浸得满满的,一个小激动也会情不自禁得笑出声。这种激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到了那天,公园里晚上的花灯会,又让这年味儿足足溢满整个正月。

如果是忙起来,就没时间出房门了,那也会有最讨喜的任务派来——吊钱、对联、窗花、福字全都塞到你手里。不是有一句俗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可这会子,任你攀得高,爬得快,全都名正言顺。等到贴的满手都是浆糊和从春联上染的红色,根本来不及去洗手,就又被拉过去吹气球,每次腮帮子都吹痛了才想起去拿打气筒。吹好的大气球就几个绑在一起随意挂起来,小的就蹭蹭衣服粘在墙上,摆出个什么图案,就靠想象力了。等到一起布置妥当,还要跑到院子里,仔细看堆在地上的烟花都有什么种类,哪种好看,哪种声音最响最不敢放,还有哪种是从来没见过的。现在想想,看过这么多烟火表演,还是自己家放的最好看。

小时候,过年就意味着刺激又最矛盾的时刻又要到了,心里得先盘算起要到谁家串门,又要说什么样的吉祥话,人家给压岁钱到底要不要接。父母每次都会以“都这么大了,就不要了”为由拒绝人家的美意,最后经过一番推搡,还一脸纠结地说“干什么呀,你真是的”。通常这个时候,我在一边不知该笑,还是该同父母一样做出一脸似埋怨似怪罪的表情,然后接过钱,再交给父母。小时候太单纯,总是看不懂这样奇怪的场面——如果不想要这钱,干脆别去串门不就行了?虽然收到红包心里最为窃喜的是我,但还是依然坚持着这样的惯例到如今。不同的是,如今父母安心的坐在一旁,欣慰地看着我独自一人在那旁上演每年上演的老戏码,似乎在满意我终于学会了这套传统剧目。收红包不情不愿,可送红包却恰恰相反,同样的剧目,要反过来表演,才能尽得精髓。就是这样,每次要先推辞别人的好意,再想方设法把自己的那份心意塞到对方手中。在这角色的转换中,过年也因此变得刺激而有趣起来。

恍然如梦,已经过了多少个年。

过年散文随笔3

今天鸡过年呢!

侧身望着阴雨霏霏的院子,她漫不经心地说。那会,我和她一样坐在火炉边不肯起来。我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并没有见到院子里有鸡的影子,不明白她怎么突然想到这个。

她见我没吭气,很是无趣。回身拿起小方桌上的糖盘来抱在怀里。盘里装着村上常见的芝麻糖,每到年关,人们用大背篓大背篓的红薯剁碎放在大铁锅里,加麦芽糖发酵熬煮成粘稠红黑的糖稀,年三十晚上掺些炒好的芝麻花生进去做块切片。这种糖一向是她的最爱,以往都是自己做,但自从上了岁数她就再没有力气去做这些事,只在县上买些现成的回来待客。此时,她慢吞吞的捏起糖块笨拙的塞到嘴里,“咔嘣”“咔嘣”地使劲嚼着。

“你牙疼,少吃些糖才好!”我说。

“莫事!混心焦呐。怕是要死了的!吃了上个月的药了,总也不见好。以前哪有三十天还吃药的道理,今年真是要死了呐,啥好东西都吃不成了!哎——”她看看手里捏着的糖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顿了顿,颤巍巍的放下糖盘,抹了一把嘴边粘着的糖渣站起身来。

“今天鸡过年呢!下雨,哎——”她扶着门框一脸担忧地看着外面,喃喃自语着。

过一会,她信步走了出去,站在已经打湿的院子里。风和雨朝屋这边打过来,她的腿往后趔趄了一下,又站定,单薄的身子倔强地挺了挺,将被风吹乱的短发撩到耳后。“这么冷,你背上衣服都湿了呢!”我提醒她。她默默地转身走到屋檐下,依是担忧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怕啥!打不湿的……正月初一下啥雨哟!”她嘟囔着,一脸的不甘和不满。

终于有三只鸡张着翅膀伸着脖子从竹林子里窜出来,直奔火炉屋后面的鸡圈。

“哈!你们到底还是晓得回来!”她一如见到儿女般的欣喜,尾随着它们朝鸡圈那边奔去。

实际上,她只剩下这三只鸡了。就在一个月之前,也就是她住院的时候,那时候屋里有六只清一色的乌骨鸡。她喜欢养乌骨鸡,常说乌骨鸡炖着吃是大补,逢年过节自家杀上一只,余下的还可以给儿女吃。可是,那日她头晕的老毛病犯了,被隔壁的女人送到医院一住就是上十天。等她从医院回来,就只剩下眼下这三只还勉强活着。原先也想着让儿子或者女儿回来帮她喂上一回的,可是她竟不敢说。“人都顾不上,怎还顾得了鸡?!”她能想到,他们一定会这样说她。三个儿女都忙,两个在给别人打工,一个退休了在家得带她的重孙子。她住院了,他们得轮换着到医院陪她,各家都有各家的娃娃、丈夫或媳妇要伺候,她不愿意给儿女添堵不说,更不愿意让儿女知道她还养着家禽的。

儿女们怕她摔跤或是生病,老早就不让她干活了,他们说她老了,老了就要服老。可是她一直不痛快,在她看来,作为一个农妇,喂鸡 ……此处隐藏14647个字……人缘好,可是后来才知道,这两个大“坏蛋”居然来使坏。每一次推我要到终点的时候,都会助跑加大力气往前一送,我坐着冰车就像箭一样飞了出去,而我的双腿是盘在上面的,动弹不得,只能任其往前飞行。一个大前冲就把我摔在了厚厚的积雪上,俺索性不起来就赖在那躺着。这时老公和儿子一边笑着,一边用手来拉俺,借此机会,俺给儿子使一个眼神,儿子心领神会,和我一起把老公按倒在雪地里,让他成为一个白胡子老头。侄女也不会放过这精彩的镜头,用相机拍下这有趣的一幕。我们在雪地里足足疯了大半上午,这回可过足了溜冰的瘾,没想到乡村里的年会过得如此有趣,真是没白来过一回。初二打道回府,明年俺还回来。

过年散文随笔15

年前这几天,村里的会天天有,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老唐没事到会上溜达溜达,看见人家卖的甘蔗比自己买回去的更新鲜更粗大,忍不住又买了五根,扛着往家走。岁数不饶人哩,还没走一半路就累得喘气小冒汗了,他放下来靠在路边儿摸出一根烟,歇会儿再走。要过年了,招待客人的东西要备足备齐,这一生输给谁都不能输给刘三。

想到刘三心里就窝火,还表亲戚呢处处跟自己较劲儿,害死人不浅。老唐住村东头刘三住村西头,按说两家可以不相往来的,却因孝行文化死死纠缠在一起。唐母比刘母大一岁,一个村里的闺女,同宗同族都姓李,都叫什么什么妮儿,又嫁到了同一个村,两家人一直相处得不错,不知从啥时间起悄没声息地扛上了。今天唐母买了身新衣服,明天刘母肯定添一套新行头;唐母前脚去县城检查身体,刘母后脚就赶到了医院;过庙会老唐请杂技在家门口热闹一下,刘三请的现代歌舞在西头嗨翻了天;过新年老唐请狮子耍耍,刘三就邀龙灯闹闹;唐母过九十大寿,老唐请豫剧团的演员来唱两场,第二年刘母过九十大寿,刘三请的戏班唱了个三天三夜。老唐那个气啊,更可气的是老唐被乡亲们评为孝心模范,走近了一看,人家刘三也是榜上有名,明明我付出的更多啊!

刘母六个儿子没有闺女,连个孙女都没有,男丁兴旺清一色的纯爷儿们,门大户大。唐家则佳丽频出,唐母也是六个孩子,只有老唐这一个儿子,老唐的儿子赶上计划生育费尽周折才得二女一男三个孩子。平常村里人都外出务工,过年时就回来了,所以过年才是重头大戏,全村人都看着呢,谁最孝顺谁家老人最有福气,乡亲们自有公断。

大年初一头一天,老唐夫妇把堂屋的空调、加湿器都摆弄好后把挂金带银穿戴一新的老母亲扶到太师椅上坐定,老唐两口先给老太太磕头拜年,各领红包一个,接着本家的兄弟侄子孙子都来拜年领取红包。关键的问题是不能怠慢了给老太太拜年的乡亲们,为了聚集人气也为了感谢父老乡亲们对老母亲的关心和厚爱,男人来了是一包烟,女人和孩子来了是红包,包内现金从5元、10元升到如今是30元。糖块花生瓜子自然不能少,水果力求稀奇新颖,客人来了甘蔗随便啃瓜子随便嗑水果随便选,一次性的杯子准备好,给坐下来唠嗑的倒好热茶,走时还要让客人往口袋里再装一些。一天下来,老唐散出去的烟有五六条,红包有七八十个,有爱占小便宜的一天能有好几趟来吃东西,老唐也不生气跟老伴儿说这是看得起咱,咱家的糖果好吃,人气也旺。当然其他时间带着礼物来看老奶奶的人也大有人在。过后,老唐红包里的50块压岁钱被他用纸巾细心包好放钱包里,没事了都拿出来摸摸弹弹,这是妈给的,下一个红包到来之前断舍不得花掉。

过了初一是十五,这期间唐刘两家节目不断,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放鞭炮燃烟花、狮子龙灯都其全,乡亲们只需站在大街中间就看了两家的热闹。两个奶奶,沿用传统称谓都随夫姓,唐母为唐奶奶,刘母为刘奶奶。两个奶奶都德高望重,趁着过年前来拜访的人是络绎不绝,过年都不去探望的人仿佛就不懂得个春去秋来。

西头刘三在乡亲们面前炫耀,像俺妈这样的活证人已经不多了,见证咱村了几十年的历史,虽然是新事新办,谁家嫁闺女娶媳妇红白喜事都还乐意来请教她一些忌讳呀习俗呀规矩呀流程啊等等,她也很高兴晚辈的拜访,所以非常感谢老少爷们对我母亲的惦念,红包不大略表寸心。俺妈厚道仁慈,一辈子积德行善,如今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孙子重孙一大群,多得她老人家都分辨不清了,乐呵呵地问“你爷是老几啊”只要来俺家站站叫声刘奶奶就是俺刘家莫大的福气,我和兄弟们感激不尽。“刘奶奶”,多吉利啊,就是要留住奶奶希望她长命百岁,福如东海,福星高照。过新年啦,老人家添福增寿,请大家看节目热闹一下,刘三理应当仁不让。

老唐听说后十分不屑,刘三那红包十有八九溜进了刘家人口袋,还有啥可显摆的,破财才能消灾哩,唐家的红包大人小孩啥姓都能拿得住,叫声唐奶奶从嘴里能甜到心里。俺妈才是最有福气的人,家里客多,送的东西都吃不完用不玩,大外孙开饭店,啥鲜物没尝过,在家也是天天美食,定时定量。那回,二外孙开车从郑州回来专门给送了一碗汤,千行百里的,老太太很给面子美滋滋地喝点儿,足有两大口。二姐家的闺女河医大毕业,各种补品多种茶饮把老太太养得就生不出个病来,她要不长命百岁才怪。

千刀万剐的刘三,老跟自己攀比,害得他就不敢打个闲牌,不敢大大脚花钱,不敢生病,平日里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辛辛苦苦种菜换个钱一年到头就为了过这个年了。刘家兄弟多,刘母的花销大家分摊出不了几个钱,而唐母的花销全是他自己掏,好在姐妹们也有解囊相助,毕竟各自一家,不能老惦记人家的钱不是。

上有老母不敢言老,不敢说累,还要经常锻炼留心保养生怕走到了母亲前头,其实他早已明显感觉力不从心了,过罢年就七十二了,常言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天知道还能撑多久。路过的后生打招呼“大爷,我给你扛回去吧。”“不用,我能行,正想活动活动筋骨。”正午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躺在椅子上晒晒太阳再眯上一会儿该有多好哇,可是现在还没到倚老卖老时候,回吧,出来太久老娘会担心的。老太太坐累了要走走,走累了要躺躺,躺久了要坐轮椅上被谁推出去转转,真的是老还小,爱看热闹使个性子耍个脾气,一天到晚身边儿都不能离开人,得哄得陪还得看重她,单是吃喝拉撒就让老唐夫妇吃不消了,总是两人齐上阵,确保安稳妥当,千万不能磕着碰着摔着。一根烟抽完,感觉有些力气了,老唐把甘蔗抡到肩上扛着继续往家走。

眼瞅着就要到家了,儿媳妇迎面匆匆走来掏钱给他,“大,你拐回去买双鞋吧,看你脚上的都破成啥了。明天行礼你一定要穿得体面些是吧。”

“办啥事,行啥礼啊?”老唐糊涂了。

“你还不知道吧,刘奶拉回来了,昨个儿断的气,明天要埋。”媳妇扛起甘蔗转身离去。

“哦,这样啊。”老唐木然地往回走,失神自语,“俺兰姨死了。”算算今年已经整整九十五了,这么大岁数了,死了也不稀奇,寿终正寝,喜丧。

顿时,老唐感觉浑身上下都无比得轻松起来,不仅是卸下了几根甘蔗,还卸下了更多的东西,轻的身体都飘飘然了,一个声音“嗖”地从心底窜出来摇旗呐喊,刘三,你个瘪犊子!看你还拿什么跟我斗,还有什么资格跟我比,你妈没了,我妈尚在,她是村里最长寿最有福气的老人,三五年内无人敢敌,孝顺的儿子有一个就够了。

突然没了对手,再也没人与之抗衡,这大过年的,说不出是失落还是难过。俺姨没了,看着我长大哄我逗我疼我的兰姨没了,老唐鼻子酸酸的,须臾,泪水连连,终于涕泪横流悲声大放,哭得很痛。

《过年散文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