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入门教学从零开始

时间:2024-01-13 03:21:16
唢呐入门教学从零开始

唢呐入门教学从零开始

唢呐入门教学从零开始,唢呐,中国传统双簧木管乐器,是世界双簧管乐器家族中的一员,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拥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以下分享唢呐入门教学从零开始。

  唢呐入门教学从零开始1

一、唢呐呼吸训练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唢呐发声的关键所在,腹式呼吸法是胸壁与肺部的张合,腹肌与横膈膜的扩张收缩来进行控制;胸式呼吸方法是使肋间肌的收缩从而肋骨上移,扩大胸腔将气吸入,反之,将气呼出;胸腹式呼吸方法是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调动胸廓部的肌肉来增加肺活量;目前而言,胸腹式呼吸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吹奏方法。

二、吐音的发声

针对唢呐初学者而言,舌头放置的具体位置因人而异,吐音还要根据不同乐曲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吹奏,运用正确的口型(注意,唢呐初学者口型一定要运用正确)将气息均匀地运输到唢呐的管体内

在此同时运用舌尖均匀而有弹性地接触哨片的上端部分,正确的吐音方法是运用舌尖轻轻地点在舌头的上端振动位置;吐音的产生不能影响舌头与吹奏口型的动作,同时也不能影响唢呐的音准效果。

三:唢呐的吐音方法

唢呐的吐音种类比较多,不同的吐音技能而产生的音响效果也有不同;吐音效果的特点在于舌头吐出的强弱的不同;唯有正确地运用姿势、气息、口型,才能将唢呐的吐音技能运用的淋漓尽致;

运用舌头去触碰所按哨片的上端时,此时舌尖触碰唢呐哨片的面积要小,舌尖伸向哨片与离开哨片的速度要轻、速度要迅速;注意,因为唇部含了唢呐的一部分,要用舌尖去碰哨片上端,必须将舌头往后伸缩。

四、影响吐音发音的因素

(1 )气息

气息与舌头的动作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练习运用气息的方法可通过练习长音来达到,进而对每个音形成准确、稳定音响效果。

(2)舌头的运用

舌头的根部要保持不动,吐音时用舌尖有弹性轻轻地去碰哨片的上端,吐音时舌尖触碰唢呐哨片的面积要小,保持舌尖与唢呐哨片之间有着较短距离为宜。

(3)舌指配合的运用

舌指结合的运用是唢呐演奏当中比较难掌握的一门技能,单独做舌头动作比较容易,在与指法的结合上,注意吐音、节奏的准确性;手指的配合往往出现时间差的问题上,演奏时手指的动作要平衡均匀为宜。

  唢呐入门教学从零开始2

永不消逝的唢呐

“我最初学唢呐的时候,这个行当别人看不起,在他们眼里吹唢呐和剃头一样都属于下九流,很多人都劝我不要干这一行,但我就是很喜欢唢呐。”吴振强自小由奶奶带大,小时候常常有戏班子在村里唱戏,他喜欢听唢呐,一听就是小半天。

吴振强的读书生涯是在初中毕业后宣告结束的,“其实那时候我已经考上高中了,家里实在没钱供我念书,我就想着去学唢呐,有一技之长总是好的。”

他15岁的时候就跟着师父学唢呐,四处顾事,每天有几毛钱的收入,全都用来帮助奶奶补贴家用。那时候能穿的衣服就那么一身,冬天在衣服里缝上里子,塞些棉花做成棉衣,夏天的时候再把里子拆掉,取出棉花来年再用。

吴振强的冬鞋是奶奶用布做给他的“棉窝窝”,他外出顾事就穿着它。那时候由于交通不便,一班子人经常要在主家留宿。有一天夜里,班子里的师傅不慎将烟头丢进他的一只鞋子,鞋子被烧着,吴振强没鞋可替换,只好两只脚轮流穿那只剩下的棉鞋。那种刺骨的冷吴振强到现在都记得。

2006年的时候,庆阳唢呐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振强也成为庆阳唢呐传承人。从当初学唢呐到今天,四十个春夏交替,唢呐依旧是他愿意倾注所有心血的事业。

“现在条件好起来了,人们认可庆阳唢呐,也认可我,但我对不住我的家人。”吴振强谈到家人总是很愧疚。外出顾事需要四处奔波,有时候上午有演出,下午还有场次,遇上白事的时候第二天下午才能回家。以前家里种地,吴振强必须按时去主家顾事,家里的农活很多时候全靠妻子和老人,现在土地都流转出去,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还是主要依靠妻子。

“音准统一了,庆阳唢呐的声音能传的更远”

最初师父们不懂乐理,传授唢呐是没有曲谱的,全凭念“扎子”,这是口传心授的'。这种传授方法对学生本身的音乐天赋要求很高,吴振强属于有天赋的学生,刚接触唢呐就可以仅用七天吹出完整的曲牌。那时学习唢呐需要从师父口中的调调里听出对应的音符,吹奏出错的时候师父也只是纠正手指所在的孔位,徒弟对唢呐曲牌的学习属于熟练性记忆,并没有掌握乐理。

一个唢呐班子通常由七八个人组成,一个班子里的唢呐杆长度基本一致,哨片大小也一样。最初是没有标准音的,不同班子的唢呐哨片大小不一样,吹出的声调也不统一,师父吹奏的声音高,徒弟的就也高,师傅声音低,徒弟也相应低一些。

几个班子一起演奏的时候声音高低不一致,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我和我的两个师兄自发把哨片规范化了,音准统一使用降b调,不论几个班子一起演奏,庆阳唢呐听起来都更和谐。”

吴振强和马自刚、李海成两位师兄曾一同拜在梁平正老师门下。“梁老师懂乐理,他演奏的唢呐非常专业,我们从梁老师那里学到了更多专业的吹奏技巧,也学会了很多传统曲牌。”吴振强现在每年都有260次左右的演出,最多的一年是283次,“我想把庆阳唢呐的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吴振强说。

“庆阳唢呐的大旗要好好交到下一代手中”

吴振强的儿子自幼喜欢听唢呐,初中毕业后在庆阳市启明艺术学校学习,通过梁平正老师的课堂掌握了唢呐演奏技巧和很多演奏曲牌。后来就跟着吴振强顾事,慢慢学会了传统曲牌的演奏。

2018年,吴振强一口气收了12名学徒,他和师兄们都有自己的传习所。2020年,吴振强的传习所正式开班,到现在已经有16名学徒了。其实更早的时候他就收过几名徒弟,目前已经各自独挑大梁,都成为传授唢呐技艺的师父。

“大家比较信任我们,很多人都愿意让我们教孩子学习庆阳唢呐。”吴振强的传习所传授唢呐技艺非常注重基础,从理论开始传授,先教学生识谱。在他看来,只有乐理掌握了,真正上手实践的时候才更精准快捷。

唢呐这一行当讲究一专多能,吴振强不仅精通唢呐,在二胡、打击乐、秦腔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传习所以唢呐技艺传授为主,同时也辅以二胡、打击乐的教学。

2018年招收的学徒当中已经有两个小孩早早把唢呐列入自己的人生规划。“我以后想当兵,就做文艺兵,在部队里还可以继续演奏唢呐。”高高瘦瘦的男生刚刚初中毕业,到今年八月份就已经学唢呐三年了。另一名女学徒也学习唢呐三年有余,二胡已经考过四级,“我对唢呐特别感兴趣,以后也想开自己的传习所。”

“庆阳唢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面大旗我要好好交到下一代手中。”谈到未来,吴振强满怀信心。

  唢呐入门教学从零开始3

唢呐分类

音高分类

唢呐多按筒音的音高(以第三孔的音高作为调名)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凡筒音在#f1以上的均为高音唢呐,在#f~f‘1之间的为中音唢呐,在f以下的为低音唢呐。如筒音为a1的唢呐,就叫D调高音唢呐,筒音为a的唢呐,则叫D调中音唢呐。 [7]

长短分类

各地的唢呐都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犷,有柔和,种类甚多。

小唢呐:杆长22~30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23厘米的(又称“三吱子”)。流行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空灵,多用来独奏或合奏,尤以与二胡等合奏更为动听,并常为歌舞伴奏,其中流行湖南的唢呐,还用于说唱音乐“唢鼓”的伴奏。各地所用的哨也不同,有芦苇的,有麦杆的,也有用褐紫色胶性虫壳的(但吹起来非常软)。

江西会昌的唢呐,侵子是用银做的,上、下口直径相差特别悬殊,并在侵子下端至第八孔上端的管中,装有一个中空管,音响别具一格。与二胡等弦乐器一起合奏,婉转起伏,更为动听。流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

海笛:发音雄壮,高亢冲霄。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

中唢呐:杆长32~40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37厘米的(又名“黑杆子”)。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音量介于大小唢呐之间,音色柔和。多用于歌舞伴奏。中小唢呐,广泛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北方称之为“南方唢呐”。中唢呐音量不大不小,用在歌舞伴奏中,非常悠扬。

大唢呐:杆长42~57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50厘米的(又名“大杆子”)。流行于东北、山海关和冀东一带。哨用芦苇制成,哨片多呈口袋状,吹起来声音雄壮宏大,常用来吹奏大型乐曲。

加键唢呐与传统唢呐

加键唢呐: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杆上的音孔按十二平均律开列,健全了半音,转调方便。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种,较传统唢呐音色丰富、音量增大,并扩展了音域,分为中音唢呐和低音唢呐。

《唢呐入门教学从零开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